朝鮮所謂的紙片樓真的是面子工程嗎??
去年一個日本網友通過推特發文稱“谷歌地圖發現平壤高樓純屬紙老虎”的消息,這則消息在國外各大社交平臺廣傳!在國內也有零星的媒體報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
文中所說的地點,可以在BIGEMAP地圖下載器中,通過【地名查找】輸入“朝鮮Tongil Street”就可以定位到該地點。
透過居高臨下的谷歌衛星窺探平壤建筑布局后發現,平壤統一街地區的摩天大樓布局奇怪,市區部分看似高樓的建筑,從空中俯瞰竟然是空心的,這些高樓薄如屏風!
平壤江南岸市區并不復雜,在谷歌地圖上不難找到,細看地圖會發現,兩旁的高樓沿著主要街道旁建造,后面是較低的房子,高樓非常"薄"就像一面墻。該名日本網友還說,朝鮮可謂“世上第一屏風城市”,摩天大樓根本是“舞臺道具”,在路上看到就好,無法居住。
但是,據專業人士說這種房屋是最舒適的,每戶人家都是前后通透,通風采光性非常好。而近年來我國的高層住宅樓,往往都是前中后至少三套房,甚至四套房五、六套房。幾乎每套房都只有一面採光,完全沒有通透性。為朝鮮的這種樓房點贊???? !
我們通過bigemap上的距離測量工具測量一下這些“高樓”的寬度,有13米左右……
可見,其實朝鮮的這些房子,并不是真的屏風,而只是因為單排且過長的長度,讓人誤以為是些模型一樣的房子。
現場實拍的照片是這樣的↓
高樓的來源歷史追蹤
這種又高又薄風格的大樓,主要分布在朝鮮平壤的????道路的一段,英文Tongil Street,Tongil就是統一的意思,就是指的統一南韓,俗稱統一路。
這些“高樓”主要建造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1961-1967年朝鮮仿照蘇聯和中國,開始了第一個七年計劃。在這期間,朝鮮經濟增長較快,到了延期3年后的1970年,朝鮮全面完成了7年計劃的任務。金日成宣布:“朝鮮已光榮地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已從遠遠落后于現代技術文明的殖民地農業國轉變為擁有現代化工業和發達農業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就是在這期間,平壤城市人口激增,為了安置大量的居民,朝鮮采用裝配式建筑,快速興建了大量城市居住單元。由于建筑模板化,呈現城市建筑的單一、無差別的特點。
但這些“高樓模型”分布在道路兩側,而環抱在高樓中央的,多是公園、工廠、學校等低矮建筑物。朝鮮選擇這樣的建筑布局,或許是為了遮擋低矮建筑?也或許就是朝鮮的建筑布局風格。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