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北斗+”創業創新大賽啟動,多細分領域涌現投融資機遇
由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由聯盟理事長單位合眾思壯公司及其他企業和機構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以及由基石基金、同鑫投資、創新工場等資本方提供支持的第二屆“北斗+”創新創業大賽于6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式啟動。此外,賽事還獲得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市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相關政府部門,天津、河北邢臺、浙江海寧、江蘇南京浦口、湖北武漢、山東泰安等省市區相關政府部門、管委會、高創中心,以及北大、清華、北航、華北電力等高校相關院系的關注和支持。
啟動儀式現場
據悉,本屆大賽分為由企業參與的綜合項目組和由大學生群體參與的指定項目組兩個組別。其中,綜合項目組包含導航與位置服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個參賽方向;指定項目組中包含北斗高精度應用開發和微信小程序應用UI設計兩個參賽方向,合眾思壯和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分別就該兩個參賽方向提供基礎產品、技術的支持。企業項目組和大學生項目組的每支參賽團隊人數不能超過5人,并且僅可選報其中一項參賽。
賽制方面,本屆大賽分為初賽、賽區(包含京津冀、江蘇南京浦口、湖北武漢、山東泰安、浙江海寧)復賽和決賽三輪。自賽事啟動之日起至8月25日為線上報名時段,9月10日公示入圍結果,9月30日前進行項目復賽路演,10月22日進行總決賽。兩大項目組最終獎項包含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獲獎團隊除了獲得獎金(依次是5萬、3萬和1萬元獎勵)及證書外,每個獲獎團隊還將獲得資本方的基金直投機會。
值得關注的還有本屆大賽進一步壯大了評委陣容,包括劉先林院士、劉經南院士、譚述森院士、陳學庚院士都將擔任此次大賽的專業評委。
啟動儀式上,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司長苗前軍在致辭中向與會的參賽企業和大學生群體提到了北斗市場化應用的五個轉變,苗前軍表示,這些轉變亦可為本屆“北斗+”創業創新大賽的作品開發提供參考方向。這五個轉變包括:
1.北斗產業的發展,已從基礎設的施建設階段轉向在應用層面的研發階段;
2.對于北斗應用的開發,著眼點已從注重規模轉向注重品質;
3.北斗服務已從“精度”向“精準”轉變,“精準”意味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4.“北斗產品”正在轉變為“北斗服務”,預示著技術、模式的再創新;
5.“優勢積累”將逐步轉為“優勢共享”,北斗行業生態價值將體現。
合眾思壯董事長郭信平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作為國之重器、滿足國家軍需的同時,在民生領域也存有更大的市場應用空間。郭信平認為,北斗導航目前依托于天基、地基增強系統的布局已經具備面向我國大范圍區域的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但北斗市場發展的瓶頸,仍受限于如何發現需求和解決需求的市場探索能力。因此,持續舉辦“北斗+”創業創新大賽的愿景,正是希望能夠激發創造力,并給那些有潛力的參賽作品提供孵化的機會。
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負責人馬廣浩表示,將聯合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產業協會致力把“北斗+”創業創新大賽打造成北斗產業應用創新環節中的知名品牌,以支持和促進產業的發展。
“北斗+”創業創新大賽自去年5月首次舉辦以來,也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行業影響廣泛。例如,第一屆賽事的初賽階段,主辦方累計收到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湖北、廣東、新疆等地涉及北斗導航、室內定位、共享出行、應急救援、機械控制、地形監測、激光測量、智慧金融等領域的作品。
大賽組委會認為,“北斗+”創業創新大賽的舉辦,激發了社會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培養和造就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發揮了行業優源優勢,發掘了社會優秀創新項目、發現了優秀高校人才,提高了創新精神、培育了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