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北京!北京首亮地理“家底”
2月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市統計局和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公報。
普查員經過三年的努力,對北京1.64萬平方千米范圍內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重要地理國情要素進行了普查,建成了數據量達5TB的數據庫,首次摸清了北京地理國情“家底”。
都有哪些詳細“家底”,知道君帶你瀏覽一下:
地形地貌
全市海拔均在2500米以下,海拔500米以下的區域面積1.08萬平方千米、占市域總面積的66%,平坡地、較平坡地占市域總面積的45.3%。
可以看到,城區和南部都是低海拔地區,越往西北部,顏色越深,也就是海拔越高。
林草覆蓋
包括喬木林、灌木林等10種類型,總面積為10122.78平方千米(1518.42萬畝)、占市域總面積的61.69%。林草覆蓋面積大的有門頭溝、懷柔、延慶、密云、房山5個區。
這里可以看到,也是西部和北部的顏色更綠,森林越多。
水域分布
全市有水水面總面積300.09平方千米、占市域總面積的1.83%。
全市單條長度500米以上的河流總長度5909.88千米。
單個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總面積為14.28平方千米。
單個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庫總面積為162.90平方千米。
單條長度500米以上且寬度3米以上的水渠總長度為3307.51千米。
圖上的顏色顯示的是水域面積的占比,水域面積占比越高的地區,顏色越深。顯然,密云區的水域面積占比最高;通州區的也不少哦。
鐵路和道路
鐵路與道路面積為553.81平方千米、占市域總面積的3.37%。
鄉級以上(含鄉級)公路總長度為15690.03千米,硬化通車的鄉村道路長度為13109.40千米。
鐵路路網總長度為1204.47千米。
表格顯示,四環內的路面面積占比最高,達到了15.98%。其次是三環內、二環內、五環內、六環內。而六環外的占比只有2.21%。
房屋建筑
占地面積為1466.09平方千米、占市域總面積的8.93%。中心城區396.66平方千米,中心城區之外1069.43平方千米。
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出,北京二環內超過一半的面積,都是房屋建筑區。三環內的范圍內,也是接近一半都是房屋建筑區。房屋建筑區的占比隨著環路向外逐漸減少,到了六環外,只占不到6%了。
這里說明一下,房屋建筑區不等同于單純的房屋建筑,如果一個小區內的綠地或綠地達不到單獨采集的標準,就會和房屋建筑一起,算在一個房屋建筑區的面積。
多知道一點
什么是地理國情普查?有何作用?
地理國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是基本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理區域、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河湖泊、土地利用與地表覆蓋、城鄉布局、生態環境狀況等基本情況。
權威、客觀、準確的地理國情信息是制定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與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也是綜合掌握國情國力和相關行業開展調查統計的重要基礎。
正因為如此,2013年2月,國務院下發通知,決定用3年時間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
北京這次也是按照國務院的部署,進行第一次地理國情信息普查。
地理國情怎么普查?
這次普查歷時3年,投入1000多名專業普查人員,天空中有衛星、飛機的遙感影像,地面上普查人員根據這些影像與收集的其他資料比對綜合形成底圖,再實地去調查核準,可謂是“空天地”一體,弄清了北京1.64萬平方千米范圍內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專家介紹說,這次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全國地理國情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普查,與其他相關行業的調查或普查相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普查有什么用處?
據了解,北京市已經決定,要將地理國情普查監測成果作為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底圖,形成全市基礎空間信息“一張圖”。今后其他普查的空間信息應該在這張圖上進行疊加、更新,不能推倒重來,實現數據共享,避免重復建設。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